五次參賽的陀螺非遺傳承人:要傳承發展好民族體育瑰寶
站在6米遠的進攻線之外,陸東衡在陀螺上緊緊纏上鞭繩,瞄準場地中旋轉的守方陀螺。他猛然間揮鞭出手,陀螺自空中劃過但并未擊中目標,觀眾席發出陣陣嘆息。
11月25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簡稱“運動會”)陀螺比賽男子個人賽四分之一決賽賽場,上屆運動會一等獎得主,來自貴州隊的陸東衡遺憾止步于四強。
“這一場發揮不好,輸了就是輸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賽場上是有變動的。”陸東衡波瀾不驚,他要去調整一下狀態,準備下午的團體賽。
陀螺,又稱“打陀螺”“打老牛”,是一項在中國民間極為普遍的運動。陀螺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實物距今已有七千多年。1995年,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首次將打陀螺列為競賽項目,2003年,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更名為“陀螺”。
陀螺是在1塊15×20米的平整場地上進行,守方在半徑0.75米的圓形懸放區懸放陀螺,攻方站在男子6米(女子5米)的進攻線之外,甩出陀螺擊打,根據擊打效果獲得0分至4分的相應分數。比賽使用賽會統一制式的非金屬平頭陀螺,選手自備鞭繩、鞭桿。
11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陀螺比賽男子個人賽進行,貴州隊運動員陸東衡正在比賽中。中新網記者 王子謙攝
陸東衡40歲出頭,但已經是第5次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拿過兩次團體和一次單項的一等獎。
陸東衡的家鄉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這里是著名的陀螺之鄉。“我們的陀螺僅流傳在白褲瑤地區,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會打,我從會跑的時候就開始玩。”陸東衡告訴中新網記者,瑤族陀螺的樣式與比賽的不同,玩法也不一樣,“它是盤式的,只有鞭繩沒有鞭桿,用單手來放”。
陸東衡第一次接觸競賽陀螺是在2006年,當時在學校念書的他一次偶然的機會,被貴州瑤族"陀螺王"謝友明看上,從此進行競賽陀螺的訓練。
從玩陀螺到訓練陀螺并取得成績,陸東衡付出了很多努力。競賽陀螺重1斤7兩左右,要借助鞭繩甩出去,還要精準地打中對方陀螺,對于手臂、腰背力量要求很高。陸東衡說,為了增強力量,尋找手感,“每天都在進行重復的訓練,最少要打500次以上。”
刻苦的訓練讓陸東衡進步飛快,一年后就站在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賽場上。隨后的四屆比賽,他一屆不落,實現著自我超越,也見證了陀螺比賽項目的變化。
“當年只有十幾支隊伍參加陀螺比賽,今年有二十多個,技術水平也很高!”陸東衡說,他希望見到越來越多強勁的對手,這代表著陀螺更好地傳承,更受大眾歡迎。
2013年,陸東衡成為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民間陀螺競技傳承人。從此,他所思考的不僅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還有更好地將非遺技藝傳承發揚。
最近十年來,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斷增強。陸東衡教練、荔波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體育局)工作人員何學軍介紹,瑤族民間陀螺競技與陀螺競賽逐步走進中小學校園,學生參與程度越來越高,也為競賽項目儲備了人才。陸東衡也經常到各地去指導學生訓練,幫助挑選好苗子。
如今,在陸東衡的家鄉,陀螺已成為旅游業的一張靚麗名片,當地別具特色的花式陀螺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村里聯合開設了陀螺加工廠,進行民族特色手工藝品銷售,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村里靠陀螺致富,我們把老房子改造成陀螺傳習館,一方面向游客介紹獨特的白褲瑤陀螺技藝,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年輕人,傳承發展好這項民族體育瑰寶。”陸東衡說。(完)
精彩推送
- 五次參賽的陀螺非遺傳承人:要傳承發展好民族體育瑰寶
- 西電實現防偽技術新突破 飛秒激光塑造證卡專屬“指紋”
- “碳”路先行|對“癥”施策 山西交城優化服務助力轉型發展
- 8 年舉辦“ 中國母嬰健康成長萬里行 ” 金領冠以專業力量持續守護母嬰健康
- 全域經營 生意新機 | 2025未來空間大會即將開啟
- 新品營銷第一站,小紅書「寶藏新品」助力新品變“爆品”
- CFCA總經理朱鋼解讀2024中國數字銀行調查報告(附報告下載)
- 營造企業發展良好環境
- 零封張本智和,王楚欽WTT總決賽三連冠-中新網
- 扎根向下 破卷向上|2024年第八屆高端制造人力資本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 美年健康集團發布“共建共享高質量職場健康管理宣言”, 全面啟動“高質量職場健康先行試點工作”
- 搭平臺促交流 江蘇推動養老服務產教融合發展
- 程派第三代傳人張梓溪將攜《鎖麟囊》登北展劇場
- 呂克·貝松將任第六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金椰獎”評委會主席
- 民眾走進2024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感受藝術之美
- 積石山新農人的“活力密碼”
- 福建福州:冬季“福道”美如畫
- 游古街、賞非遺!南京“寧工享·工匠工坊”集市邀約市民游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 收藏老物件 留住舊時光
- 設計時速350公里!滬蘇湖高鐵進入試運行階段
- “冰絲帶”靜候世界杯 中國團隊首次獨立完成制冰
- 以煙火生活對抗虛無 茅獎作家喬葉推出散文集《要愛具體的人》
- 國家煙草專賣局累計投入13億余元開展對口援藏工作
- 國家圖書館邀讀者聽廣陵絕響 品千古風流
- 寧夏青銅峽:全國1500名徒步愛好者共登牛首山之巔
- 探訪安徽績溪:打卡全域旅游的“活態博物館”
- 愛看中國劇愛吃中國菜 “00后”緬甸女孩想把中國故事帶回家
- 探訪岳麓山實驗室:建設世界一流種業實驗室
- 當“銀發知播”遇上AI 科技的溫度再次具象化了
- 湖北當陽季家湖濕地公園現“天鵝湖”景觀
- 江蘇淮安:天泉湖云霧繚繞 碧水映紅杉
- 新疆吉木乃:薩吾爾山下 23 萬頭只牲畜開啟冬季轉場
- 爬樹也有比賽了?零距離看運動員爭戰“椰樹之巔”
- “最炫民族風”體育比賽開始!你見過這些有趣的比賽項目嗎?
- 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合龍”進入攻堅倒計時
- 來逛旅交會! 2000塊就能環游世界?
- 長三角文博會在滬舉行 “數字浙江”圈粉民眾
- 韓國舉辦“2024泡菜大典”活動
- 國內攀巖高手齊聚重慶 爭奪粵港澳全運會入場券
- 武大版“世博會”:各國留學生擺攤“秀”文化
- “湖南院士一桌飯”:解鎖一桌美味的科技密碼
- 河北承德:2024年“百凝盾杯”青少年短道速滑大獎賽開賽
- 探訪搬入商業街的“貴州最大花鳥市場”:城市更新中的記憶與重生
- “給青春補一張電影票”,不止于懷舊
- 從湖泊干涸到胡楊林面積增加 這條河全流域“立大功”
- 一杯養生酒 穿越三千年 與中國勁酒走進養生酒的奇妙時空之旅
- 中國銀聯黨委書記董俊峰:“互信互聯、共創價值”推動數字金融利企利民
- 西沐與中倫律師所合作,注重知識產權,是企業飛速發展的第一步!
- 恒生活:探索AI智能化的日常生活體驗
- 農發行長樂區支行:創新現金流模式支持福州新區交通體系建設
- 農發行閩侯縣支行:創新“現金流+e”全力支持縣域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
- 公眾責任險:社會風險 “緩沖墊” 的深度剖析與應用指南
- 安全生產責任險:為企業風險防范披堅執銳
- 小恒數科:洞察AI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 哈銀消費金融:以穩健經營為基,以普惠金融為翼,助力消費者美好生活
- 好吉色集團淮北生產基地順利投產 2025年訂單超10億!
- 江西這家企業為何能夠贏得“空中未來”?
- 云南發布“世界遺產游計劃” 倡議全球共同保護寶貴“世遺”
- 南方小龍蝦“安家”東北暖房 解鎖“北繁寒育”新模式
- 【這個城市有點潮】曹縣:當“宇宙中心”刮起新中式風潮
- 獨庫公路庫車段今冬繼續開門迎客
- 云南11只“萌虎”與游客見面
- 云南攜手多地啟動“世界遺產游計劃”
- 廣東汕頭“潮汕文化廟會”吸引民眾
- 廣州花都加快臨空總部經濟集聚
- 福建省第二屆鮮食玉米品種爭霸賽活動在建甌市舉辦
- 熊貓杯國際足球錦標賽收官 中國U19男足位列第三
- 水上運動融匯文化 青年力量助推氣候行動
- 承德興隆:鄉村振興“花樣”多 蘭花開滿致富路
- 西藏首個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在拉薩投運
- 閩臺業界聚福州 共探綠色循環科技融合發展
- 駐藏大臣史跡專題展在西藏博物館展出
- 廣東汕頭:丘成桐舊居陳列館開館
- 淄博桓臺馬踏湖1.8萬余畝蘆葦開鐮收割
- 2024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暨教育年會在重慶舉辦
- 河北張家口:指尖生花 花絲鑲嵌展“非遺”之美
- 浙江榧農守護千年香榧林:“古樹也回饋著我們”
-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烏鎮開幕 展示智慧未來新圖景
- 巴黎殘奧會冠軍林細妹走進校園 鼓勵小學生勇往直前
- 中博會智能穿戴與現代鐘表展 :國潮風迭起黑科技吸睛
- 黑龍江省花樣滑冰錦標賽開賽 全國72人參賽
- 重慶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拉動銷售超200億元
- 錢乘旦新書講大國崛起 融會十余年治史心得
- “嘉觀杯”全國行政法案例創意微短劇大賽頒獎典禮舉行
- 一柄榔頭45年 浙江民間大師開鑿銅刻藝術世界
- 吳上高速一期工程建成通車 成通往東盟重要交通動脈
- 大涼山戲劇節:用戲劇連接世界 讓世界看見涼山
- 無國界社工舉行20周年慶典:攜手應對全球災害挑戰
- 西部陸海新通道首次運輸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
- 奇趣讀書公益行:為四川山區的孩子點亮閱讀之光
- 逐夢人生“小野”,傳祺GS8大五座四驅版神助攻
- 河北安平舉辦鄉村運動會 逾600名農民選手競技
- 重磅國寶《高逸圖》卷亮相上海博物館東館
- 《黑神話:悟空》的翻譯有何特色?
- 杭州西溪蔡志忠美術館開館 400余件漫畫力作亮相
- 漫畫家蔡志忠:用漫畫將中華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 新疆國際大巴扎步行街迎全新改造 引入“城市候機廳”概念
-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烏鎮!
- 李娜:奧運金牌背后的夢想與遺憾
- 白帝城實景節目首演 觀眾盡享“三國”歷史和詩詞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