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800qq"></strike>
    <ul id="800qq"></ul>
    
    
    <ul id="800qq"><tbody id="800qq"></tbody></ul>
  • 您的位置:要聞 > 正文

    一萬年前人類如何登上并逐步適應青藏高原的極端環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2021-03-03 09:51:33

    史前時期,究竟有哪些人群從哪些方向登上了青藏高原?各國的科學家和考古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日前,首都師范大學陳宥成副教授和青海師范大學侯光良教授等合作發表了新研究成果《晚更新世青藏高原人類活動的新視角:通天河流域石核—石片工業》。

    最終的研究方向是揭示人類如何逐步適應青藏高原的極端環境

    2017年,青海師范大學侯光良教授團隊申請了青海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藏高原全新世人類活動對環境演變的響應》。這個研究的目標是遠古以來人類對青藏高原環境演變的適應過程,即揭示在青藏高原這樣的極端環境區內,環境演變與人類生存區域、生存方式有何內在聯系。

    “早先的研究者在上游的通天河治多段發現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參雄尕塑細石器遺址。由此我們設想,既然在上游海拔更高的地區都發現了石器時代的遺址,那么通天河海拔較低、更適宜人類生存的玉樹—稱多河段沒有理由發現不了早期的人類遺存。”據侯光良教授介紹,以往的研究顯示出青藏高原史前石器工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進一步指出人類早期向青藏高原擴散可能存在較大的時間跨度和多樣化的擴散路線。目前,學術界占據主流的觀點是人類從高原外的東北部擴散至青藏高原。相對而言,青藏高原東南部的科考工作較為薄弱,舊石器考古發現非常稀少。于是,在青海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項目聯合資助下,侯光良教授、陳宥成副教授團隊在2018、2019年夏季,對青藏高原腹部三江源地區通天河玉樹—稱多河段兩岸進行了系統調查。

    “原本預想發現細石器遺址,沒想到發現了更為古老的典型石核—石片工業”

    侯光良教授表示,過去一般認為由于青藏高原自然環境嚴酷,人類占據青藏高原的歷史并不長,“但是遺址的發現超出我們的預料,高原腹地發現了歷史更古老的石器遺存”。據統計,研究團隊在塘達遺址2-4級階地面上共發現石制品67件,歇格遺址2級階地面上共發現石制品43件。兩個遺址新發現的石器工業特征鮮明,均屬于石核—石片石器工業,以附近河床優質綠色硅質巖礫石為主體原料,石核以雙面剝片和單面剝片模式為主,石制品尺寸較大,工具類型以刮削器為主體,存在少量礫石砍砸器。

    “原本預想發現細石器遺址,沒想到發現了更為古老的典型石核—石片工業。”侯光良教授說。

    細石器是一種特殊的技術工藝所產生的石制品,東亞地區多以壓制法或間接打法所剝離的細石核、細石頁為代表。

    由于高原強烈的風蝕雨淋和地層變動,往往導致年代久遠的歷史遺跡直接暴露在地表。目前揭示青藏高原早期人類歷史相對豐富的材料依然是石器。石器在青藏高原上能夠長久保存,在沒有被埋藏的情況下也可以保存數萬年甚至更久,因此成為追尋早期人類蹤跡重要的方向標。

    “與此前發現的石器工業不同,塘達和歇格遺址是中國青藏高原腹地首次發現的、典型的石核—石片工業。”侯光良教授表示。塘達和歇格遺址的石核-石片石器工業,剝片序列信息清晰單純,完全不包含細石葉、石葉等技術因素;剝片模式清晰穩定,為進一步追蹤石器生產者的身份、年代及來源問題提供了可能。

    “已有考古證據顯示,這些剝片模式信息可以通過早期人類社會的教授—學習傳遞系統延續數萬年而保持穩定。”陳宥成副教授表示,青藏高原發現的石器工業所蘊含的剝片模式信息不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年代學意義,還能在大區域的視角下幫助標記和追蹤不同史前人群,進而有助于了解早期人類登上青藏高原的時間和路線。

    塘達和歇格遺址石器與長江三峽地區遺址中石器剝片模式“具備較近的親緣關系”

    “我們將塘達和歇格遺址石器工業與東亞更新世遺址石核—石片工業進行了廣泛的比對。”陳宥成副教授介紹,據現有考古材料,青藏高原全新世時期石器工業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細石葉工業因素,而塘達和歇格遺址單純的石核—石片工業在青藏高原全新世時期遺址中尚未發現,顯示遺址的年代可能早于全新世。

    “研究結果初步顯示,塘達和歇格石器工業與長江三峽地區遺址石器剝片模式具備較近的親緣關系。”據陳宥成副教授介紹,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考古學者在重慶長江三峽兩岸的2-4級階地調查并發掘了多處舊石器遺址,長江三峽地區不同河流階地發現的以附近河床礫石為原料的硬錘剝片,剝片策略以單面剝片和雙面剝片為主,工具類型多為單面加工的刮削器,另有部分礫石砍砸器。

    “塘達和歇格遺址與三峽地區石器工業的相似性,為進一步追蹤通天河石器生產者的身份、年代及來源問題提供了契機。”陳宥成副教授表示,兩個地區雖然相距約1000公里且海拔高度相差大于3000米,但屬于同一流域的2-4階地上,兩地區石器生產者開發利用的均是露天且較為開闊的河谷環境。

    “塘達和歇格遺址與三峽地區石器工業具有相似性,并非確認塘達和歇格遺址石器生產者直接來自三峽地區,而是為我們追蹤塘達和歇格遺址石器生產者的來源與年代提供了方向。”陳宥成副教授表示,研究團隊經過綜合考量,推斷塘達和歇格石器生產者的活動年代大約為晚更新世(約公元前12.8萬—公元前1萬年),可能由長江中上游地區(或其他鄰近的河流)沿河谷擴散至青藏高原,人群擴散的驅動力可能來自青藏高原東南部的狩獵采集人群人口壓力的增大。

    初步判斷:塘達和歇格遺址揭示了東亞本土人群對于青藏高原早期開發的歷程

    “我們提出的假說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學術空白。”陳宥成副教授介紹,以往學術界多認為青藏高原早期占據者是石葉和細石葉人群,來自高原之外的東北部和北部地區,“此次我們提出青藏高原東南部腹地早期占據者還存在石核—石片工業人群,晚更新世東亞石核—石片工業人群可能從東南路線向青藏高原擴散”。

    陳宥成副教授坦言,由于缺乏地層信息,目前尚無法確定塘達和歇格石器工業的絕對年代,研究團隊推測可能處于晚更新世期間較為溫暖濕潤的階段,因為適宜的生態環境更有利于早期人類向青藏高原擴散,“但是無疑,塘達和歇格人群使用的石核—石片技術代表了晚更新世東亞長江流域最為本土化的石器工業類型,揭示了東亞本土人群對于青藏高原早期開發的歷程”。

    “青藏高原東南部腹地首次發現典型的石核—石片工業,我認為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陳宥成副教授表示,石核—石片工業可以適應青藏高原海拔3500米以上的中高海拔地區,表明該技術擁有比人們想象的更為強大的生態適應能力。塘達和歇格遺址石核—石片工業可能代表了一支此前學術界沒有發現的開拓占據青藏高原的遠古史前人群。

    “青藏高原上肯定不止塘達和歇格這兩個遺址”

    “青藏高原上肯定不止塘達和歇格這兩個遺址。”陳宥成副教授表示,他們會以此次發現為線索,擴大考察區域,未來希望發現更多早期人類的遺存,積累更多的研究材料,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繼續填補青藏高原早期人類研究的空白。

    “目前來看,青藏高原打制類型較為多樣。”侯光良教授表示,這些復雜多樣的石器類型,可以代表不同人群占據高原的活動過程。搞清楚高原打制石器的整體面貌,需要系統整理石器類型與技術、分期與分區,探討不同類型之間相互關系與作用。與此同時,還要深入研究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例如目前采集的石器幾乎全部來自地表,缺乏科學的年代測定,今后希望在原生地層中發現石器,才能有效地解決石器的年代問題。

    “我們會繼續加強青藏高原和周邊地區石器工業的比較研究。”陳宥成副教授表示,“通過對比才能進一步深化對高原本身的理解和認識”。

    陳宥成副教授表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來到青藏高原進行科考,可能會發現更多線索。“這些線索就像拼圖一樣,我們發現的只是其中的一塊拼圖,眾多科學家發現的拼圖拼在一起,能講述一個更豐富、更精彩的故事。”

    “我覺得故事剛剛拉開序幕。”陳宥成副教授說。

    鏈接

    塘達遺址:

    臨近通天河上的古老渡口

    塘達遺址位于青海省玉樹州玉樹縣塘達村北的通天河西岸2-4級河流階地上,海拔約3670米,向東距離通天河約500米,石器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3-4級河流階地上,遺址面積至少約1000平方米。這里地勢較為開闊,河面較寬,水流平緩,岸邊就是通天河渡口——通天河上最古老的渡口之一,也是唐蕃古道的重要交通節點。

    遺址南側有支流匯入通天河,借助通天河及其支流,南北向、東西向交通便利,清澈的支流也有取水之便,地形高低錯落,階地面也較為開闊,是早期人類選擇棲息的良好居地。

    歇格遺址:

    河谷地勢平坦開闊

    歇格遺址位于玉樹縣歇格村東的通天河南岸,北依通天河,遺址主要分布在2級階地上,海拔約3585米。這里的河谷地勢平坦、開闊,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寬約數百米。數百萬年來青藏高原的急劇隆升,河水就像一把巨大的雕刻刀,將上游河谷下切得深邃而狹窄。像通天河歇格段這樣平坦、開闊的地勢并不多見,早期人類抓住了大自然的恩賜,將這里作為生息繁衍的居地。

    延伸閱讀

    ■ 石核—石片技術

    石核—石片技術是人類最早發明和使用的打制石器技術,在我國距今兩百多萬年至一萬年左右舊石器時代有較為豐富的發現。它是用一件堅硬圓鈍的石塊(石錘)打擊另一件石塊(石核)的邊緣,在石核邊緣剝離下帶有鋒利刃緣的片狀坯材(石片)。石核—石片工業的石核剝片模式可以有多種分類方式,如按臺面數量可以分為單臺面石核、雙臺面石核與多臺面石核;按剝片面數量可以分為單面剝片、雙面剝片、多面剝片與盤狀石核剝片等。

    石核—石片工業生產的鋒利石片往往可以直接被早期人類使用,有的被進一步修理為刮削器和尖狀器等,在屠宰肢解動物、切割肉食和刮削竹木等經濟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石核往往是生產這些石片的副產品,從而被廢棄,有時石核會被石器生產者進一步加工為工具,如作為砍砸器使用。

    ■ 石器工業

    石器工業是國際考古領域在石器研究中使用的專業術語,與人類工業革命以來的機器工業化生產不同,石器工業特指古代人類的石器加工技術與石器文化,強調概念知識和實踐技能。

    公司

    綠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綠田機械)將于2021年3月18日首發上會。綠田機械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2200萬股,占發

    詳細>>

    11月6日,國際數據公司(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8480萬臺,同比下滑14 3%。出貨量前五的品牌分

    詳細>>

    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讓中國零售行業整體遇冷,增長一度陷入停滯。對于業務模式主要面向線下門店的內衣企業來說,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詳細>>

    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已結束,然而,神州數碼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并不理想,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并且近日公司發布公告稱,10大董事、高管擬

    詳細>>

    8月28日,兌吧發布了2020年中期業績。盡管受疫情及宏觀經濟影響,其廣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時導致經調整凈利潤亦由盈轉虧,但是其SaaS業務表現

    詳細>>

    27日晚間,申通快遞發布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2 58億元,同比下降6 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67

    詳細>>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卡一卡二卡乱码新区|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综合网|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白色白色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yy6080亚洲一级理论|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亚洲av综合色区|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