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丨從“好吃”到“好玩”,美麗鄉村為人民城市實景畫增色添彩
提到上海,許多人首先會想到外灘、陸家嘴,想到黃浦江、蘇州河,想到大飛機、國產郵輪,想到演出展覽、逛街消費等等,而與泥土緊緊相連的鄉村,似乎少有印象。其實,上海目前還有1500多個自然村,城市開發邊界外的鄉村地區占比超過總面積的60%。這座城市有202萬畝保護耕地,其中150萬畝為永久基本農田……
這些數據和其他省份比起來可能不算什么,但上海的鄉村,背靠著國際化大都市,依托著大市場、大流通的資源優勢,最有可能為中國式現代化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上海方案。
大米、葡萄、水蜜桃、大閘蟹……一年四季輪番上市的這些“小而美”地產農產品,不僅是時令美味,更凝結著濃濃的鄉愁,共同組成了“好吃”的上海。而家庭農場、社區農業、露營地、郊野公園等豐富的農文旅項目,也讓上海的鄉村變得越來越“好玩”。
“稻”時候了,開鐮!
10月23日,天氣晴好。寶山區羅涇鎮花紅村千畝稻田邊,羅涇鎮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吳剛看了眼谷穗,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可以開鐮了!”
當天,收割機便開進了稻田,金黃的稻桿被整齊劃一地“卷”入機器。不一會兒,一粒粒稻谷便順著收割機的漏斗,源源不斷地匯入早已等候在路邊的卡車里。裝滿后,卡車滿載著收成開往下一個加工點。
“今年上海接連遭遇兩場臺風,稻谷灌漿有些晚,我們比以往多等了兩周才收獲。”羅涇鎮副鎮長朱彬彬說。收割前一個月,他和吳剛幾乎每天都會來稻田查看稻谷長勢,商量著收割的日子。早一天或晚一天,都可能影響水稻的口感,收割的時間需要有經驗的“老法師”精準把握。
“這是本地的新米。”超市里,大米銷售區,導購人員的這句話總能擊中消費者的需求。上海有著大市場、大流通的優勢,超市可供選擇的大米琳瑯滿目,但許多消費者對本地新米情有獨鐘。除了羅涇大米,還有崇明大米、松江大米、青浦大米,口感“軟、糯、香、甜”,“看一眼光亮亮,吃一口軟綿綿”,剛上市便受到市民追捧。
地產新米好吃,育種很重要。當前,上海不少機構都在研究更適合本地種植的水稻品種,配備了研究稻米口感的各類“神器”,比如精米機、粘度分析儀、米粒食味儀、米飯食味儀,從而使培育出的稻種更能符合市場期望。
上海育成的軟米新品種“滬軟1212”“松香粳1018”“銀香38”等,連續三屆獲得“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為地產優質大米提供了有力的種源保障。此外,上海還在推進稻米從“賣稻谷”向“賣大米”轉變,繼而向產業化、品牌化發展。
不僅如此,南匯水蜜桃、白鶴草莓、嘉定馬陸葡萄、寶山大閘蟹……越來越多的上海地產農產品在“小而美”“小而精”的道路上不斷深耕。截至目前,上海共有34個優質區域特色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豐富了市民的餐桌,共同組成了越來越“好吃”的上海。
到郊野,去“班味”
沿著彎曲的鄉間小道,駛入浦東新區張江鎮新豐村的生態森林,再駛過幾座流水小橋,一間名叫“小美滿”的餐廳映入眼簾。
正值工作日午市時間,與林間的靜謐不同,這一方天地十分熱鬧,特色石窯披薩接連出爐,院內麥香撲鼻。石鍋米線搭配著九宮格輔料端上原木餐桌,引人食指大動。室內已經滿座,一打聽,好多顧客是在周邊產業園區上班的白領。他們笑說,開車20多分鐘找個地方吃午飯聊聊天,可以暫時去去“班味”。
這間餐廳原先是新豐村的一間閑置倉庫。為了在偏僻林地間吸引到足夠客源,店長沈佳麗動了不少腦筋。比如,餐廳不僅栽花種樹,還保留了原有竹林,跟周圍環境更好相融。餐廳主營產品定位為貼近年輕人消費習慣的石窯面包、披薩與米線。沈佳麗為此特地跑到云南學習取經,“光是米線湯底的搭配,我們就研究了三個月,最后確定了用新鮮百香果、檸檬和番茄熬制酸湯料。”
作為一名資深餐飲人,沈佳麗10多年前也經營過多家位于市區商圈的餐飲品牌。最近幾年,她敏銳地察覺到消費趨勢的轉變,將目光轉向上海的鄉村,將自己的從業經驗與鄉村獨特的資源結合起來,與村集體經濟合作,開發運營了多個農文旅融合項目。
近年來,在上海郊區,各色家庭農場、親子森林、露營地等農文旅項目不斷涌現,“好玩”的鄉村成了市民新的周末目的地——去李窯村“無憂閑院”喝一杯咖啡,在稻田拍照感受秋日的靜謐;去東厙村“遛娃”,尋覓江南水鄉村落的處處“古色”;去青浦蘑幻森林,感受采摘蘑菇、下田插秧、“渾水摸魚”、叢林射擊的樂趣……上海的鄉村不止是鄉村人的鄉村,也成了都市人的鄉村。
從“一處美”,到“一片美”
“我們村子里也有幾間空房子,能否給我們也復制一間‘小美滿’?”餐廳做出一些名氣后,有幾個村找到沈佳麗尋求合作。她有些無奈,“這間餐廳是根據所在空間量身打造的,移植到別的地方,就成‘四不像’了。”
隨著郊野休閑經濟興起,一些村子的農文旅項目出現同質化趨勢。如何讓鄉村記得住鄉愁,留得下鄉情?如何讓鄉村人有獲得感,讓都市人舒心休憩、心向往之?上海不少鄉村正努力破解難題。
2017年,初到新豐村的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季群很是發愁:村集體經濟薄弱,賬戶上僅有幾萬元,村民也逐漸老齡化。“沒辦法大拆大建,反而逼著自己轉換思路,不要想自己沒什么,要想自己有什么。”季群說,“我們村有大片的林地,距離張江科學城和迪士尼都很近,這些是我們的優勢。”于是,發展集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林下經濟,成為新豐村的發展方向。
“一開始籌備營地的時候,晚上都睡不著。”季群回憶道,項目籌備前期,村委會反復和各個部門溝通細節,明確哪里能動,哪里不能動,根據林地的自然肌理,規劃樹屋的點位和棧道的走向,確保林下的經濟活動不會對生態造成負面影響。
“一個露營地剛開業時很容易吸引眼球,但時間長了,如何避免成為‘過氣網紅’?運營很重要。”季群說。市場化運作方面,上海不缺人才。引入第三方運營團隊后,村集體經濟與運營團隊按比例分紅。盈利的動力也倒逼運營團隊不斷更新營地活動,源源不斷吸引游客前來體驗打卡。
在林下經濟的帶動下,村集體的“口袋”不斷殷實起來。“去年開始,村民按照農齡獲得了相應的分紅,平均每戶家庭一年可以收到三四千元的‘紅包’。”季群說。
在寶山區羅涇鎮,有5個村子則探索出了另一種模式。
水稻、大閘蟹、蒸糕……曾是這幾個村的共有特色,以往各村“全面發展”,也造成了“村村雷同”、資源浪費。2019年開始,羅涇鎮開始嘗試“五村聯動”統籌發展,將面積13平方公里的5個村連片打造抱起團來,每個村主打一個“拳頭產品”,市民游客可從塘灣村出發,參觀完母嬰康養基地后,去海星村體驗漁事,去花紅村體驗農耕,去新陸村拓展研學,去洋橋村體驗休閑農莊,讓市民游客的體驗度、新鮮感不斷增加。
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遍地美”,美麗鄉村建設不斷裝扮“美麗上海”,為這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人民城市實景畫增色添彩。(人民日報客戶端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季覺蘇 劉新彤)
精彩推送
- 大江東丨從“好吃”到“好玩”,美麗鄉村為人民城市實景畫增色添彩
- 湖南長沙縣深化河湖治理保護 提升現代化治水能力
- 中國女子圍棋名人戰:於之瑩2:0勝陸敏全成功衛冕
- 看項目找投資“一鍵觸達” 湖南首個科創企業股權融資平臺上線
- 生態高地青海啟動2024年度國土變更調查
-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秋意濃
- 萬億冰雪產業“全面開花” “冷”資源為經濟發展注入“熱”活力
- 山西深化礦業權市場改革 預計新增煤炭產能2400萬噸
- 貴州岑鞏:思州柚迎豐收 海外訂單銷售忙
- 良種、良法、良機護航 在田野好“豐”光里看農業發展“未來式”
- 廣西北海鐵山港2個10萬噸級泊位水工工程通過交工驗收
- 《你好種地少年2》:有知識收獲,更有現實力量
- “碳”路先行|生態優先 山西綠色礦山建設位居全國前列
- 小新Talkshow:“甜蜜宮殿”布達拉宮年度“美容”又開始啦!
- 匯聚千余中外藝術佳品 嘉德藝術周開啟金秋京城最美藝術季
- 《天下宋城》在京出版
- 蛇年生肖郵票圖稿揭幕
- 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柱” 專家建言打造創新生態體系
- 薛寅:從學生到傳承人 讓徽派版畫走向世界
- 浙江成立海洋大數據增值應用中心 加快海洋新質生產力培育
- 年度旗艦滿血來襲!一加13正式發布售價 4499 元起
- 浙江改革聚焦:母親河共治共保見新“綠”
- 中文報業精英聚首北京,探討AI賦能中華文明全球傳播
-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遼寧冬春火災防控工作即將全面展開
- 新疆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實現大幅提升
- 安徽提供20萬個政策性崗位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 全國詩詞名家走長江采風活動在武漢啟動
- 榕臺職工品質生活活動成為兩岸職工交流"連心橋"
-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會2024學術年會在鄭州舉行
- 西安聚焦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推動“樞紐+產業”深度融合
- 貴州黔西苗族服飾趕制忙
- 青海西寧:稅惠“福利”助推非遺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 廣西首單內河港口邊境小額貿易物流通關
- 財政部在澳門成功發行50億元人民幣國債
- 長沙工程機械裝備勇闖非洲基建藍海
- 錘煉體魄 衡水二中2024年秋季運動會開幕式舉行
- 農發行福建省分行營業部:向海圖強打造“藍色引擎”,支持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 「新商DOU賺了」11月新商三大政策限時發布,抖音電商新商扶持再加碼!
- 合資新能源「四好生」 MAZDA EZ-6正式上市13.98萬-17.98萬元
- 這場川酒成都產區盛會:行業趨勢深度解讀,邛酒實力全面展現
- 河南長葛:凡人微光凝聚生活大愛
- 和府撈面央廚透明化,揭開品牌背后的硬實力
- 首屆中國母嬰童精耕者大會成功舉辦,金領冠獲“專利配方品質引領獎”
- 王蒙再憶“在伊犁”: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深情的共同體
- 浙閩廊橋如何申遺? 專家學者將齊聚浙江慶元共謀發展
- 全國67支代表隊山西晉中角逐短視頻制作比賽
- 多國漢學家參訪福州:走古巷、賞古厝,聽船政故事
- 一名澳大利亞漢學家的“滾石”生活
- 粵閩桂無人機“飛手”齊聚世界客都梅州“比武”
- 晉魯兩省陸海聯動 跨越山海聯結世界
- 2024年閩臺青少年街舞展演活動福州舉行
- 探訪中國安能武漢救援基地:現代化搶險救援越來越“智慧”
- 第九屆海峽兒童閱讀論壇福州舉行 “海峽記憶”繪本系列正式發布
- 上海臨港打造數據產業發展首選地
-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杭衢高鐵開始全線鋪軌
- 集大原高鐵有序推進聯調聯試 為年底通車夯基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交易中心在穗動工建設
- “經”益求精“開”路先行 重慶國家級經開區再啟新程
- 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回鄉交流團走進黃山 冀增進兩地交流合作
- 靳東:戶外演出增添觀演互動 盼在桂林山水間留下作品
- 作家走“絲路” 文學“駝鈴”何以動人?
- 福建永定:“獨角戲”送上門 助力“折翼天使”逐夢
- 湘滬共建科創服務平臺 推動科技和產業深度融合
- 西藏拉薩:智慧畜牧“貸”動經濟“牛”起來
- 三年來 西藏招募3000名西部計劃專項志愿者進藏服務
- 第二十屆分布式能源國際論壇在京召開
- 陜西前三季度消費市場穩步增長 市場需求有效釋放
- 江蘇出臺23條增量措施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 七省(市)消防員齊聚貴州“問鼎巔峰”
- 2024海峽兩岸中華文化(版畫)交流活動在長沙啟動
- 河南安陽紅旗渠機場“沈陽-安陽-成都”航線實現首航
- 天壇公園第43屆菊花展開幕 展出規模創歷年之最
- 湖南冷水灘輪種新模式 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 (鄉村行·看振興)江西瑞昌:“小魚面”解鎖強村富民“新密碼”
- 人形機器人“上海造” 浦東謀劃布局讓產業“跑”起來
- 同心促融合 攜手謀復興:2024“交流與共享”研討會在北京開幕
- 上海警方推出進博會出入境便利服務“組合包”
- 四川馬爾康梭磨河峽谷彩林引游人
- 抖音電商雙11大促進行過半:抖音商城GMV同比增長91%
- 祁門紅茶當家樹種遨游太空14天被接回家 將用于培育和科研
- 《大夢歸離》上線,國劇虛擬制作技術應用又獲新突破
- 百名留學生走進徽州 感受千年和美鄉村
- 湖南江永推進農業現代化 十萬余畝晚稻迎豐收
- 江西永修:救助擱淺江豚 守護“微笑天使”
- 山東菏澤布局零碳產業園項目 打造全球長時儲能產業高地
- 中國聯合航空佛山機場新航站樓即將投入使用
- 貢獻比G7還大,中國將繼續擔當世界經濟火車頭
- 四川殘疾人勵志宣講活動在首都高校舉行
- 百年制膏,匠心傳承,150歲中華老字號胡慶余堂青春煥新
- 胡平赴歐洲盧布爾雅那證券交易所上市敲鑼盛典直播在遼陽舉行
- 一加 13 將于明日正式發布,年度全能旗艦“樣樣超 Pro”
- AMI于廣州精品店舉辦盛大開幕活動
- 萬人圍觀!行業首套IntelliPro ?與你一起·看世界?2024年出海周邊特輯重磅發布!
-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高通與中國產業在很多方面都是緊密綁定的
- 百名浙商領袖聚首郎酒莊園 共話“四千精神”與紅運郎品質
- 甘肅“追風逐日”承接產業“西北飛”
- 中老鐵路“跑”出新變化
- 中新健康周報|2024年國家醫保談判已啟動 162個藥品參與
- 第136屆廣交會第二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