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色彩之絢 品文化之味
飽含獨特韻味的色彩,既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又于無形中系緊情感上的紐帶、強化文化上的交融
更好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有機融合,賦予其新的形式與內涵,傳統文化將在新時代大放光彩
持續激發創意靈感,不斷豐富表現形式,為文化創新插上科技翅膀,文化創新創造的源泉還會更充分涌流
秋冬時節,全國各地不少人被大自然的顏色吸引,或近觀或遠游,走向戶外、擁抱天地。
山林間,綠的、紅的、黃的葉子相間交錯,美不勝收;城市中,銀杏大道上滿是拍照的人;鄉野里,有樹上掛滿的果,也有田間割下的稻……滿目的翠綠、金黃、火紅,自然的畫布給予我們美的饋贈。
如何描繪這樣的自然美學?中國傳統色的雅稱,很是恰當。
江蘇東臺市,麋鹿在萬畝鹽蒿里覓食嬉戲,這片“地毯”染上了“錦葵紅”;河南濟源,王屋山的山峰間云海翻騰,眼前都是“晴山藍”;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胡楊葉掛滿枝頭,一片片的“金盞黃”……田野間渲染著傳統色,如詩如畫,給人以美的享受,也促使人更愿意接近美、欣賞美、創造美。
色彩絢麗的背后,是文化之味。像“東方既白”,描述破曉時分的景象,《赤壁賦》中寫“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可見曙光之色;又如“紫蒲”,本是長在水岸邊的菖蒲,一句“紫蒲生濕岸,青鴨戲新波”,畫面感十足;再如“天青色”,給人以雨后初晴、碧空如洗的感覺,“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中國人用獨特的方式定義色彩,在精致與精妙之間書寫浪漫。充滿想象的色調,詩意曼妙的名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沉淀,耐人尋味、意味悠長。
有人說,色彩是一種文化基因。中國傳統色既契合天地萬物的自然,又被賦予人文審美的旨趣,更承載著中國人的生活觀與世界觀。比如“纁黃”,名字出自《楚辭》,描述了黃昏時分太陽落地平線時的天色,古人認為此時是天地陰陽交接之時,有了“昏禮宜昏”之說,后來“昏禮”逐漸變為“婚禮”。黃昏色彩的映射,道法自然的理念,融入了人們對新人開啟新生活的期待。可以說,飽含獨特韻味的色彩,既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又于無形中系緊情感上的紐帶、強化文化上的交融。
以色彩為載體形成的文化連接,何以產生共鳴?融入日常、走進生活,至關重要。扎染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染色工藝,如今漸成風潮,受到不少年輕人喜歡。扎染研修活動,教人體驗“布里生花”,感受非遺魅力;推出創意設計,一些玩偶、扇子等“染上”青黛,成為備受歡迎的“單品”;借用扎染藝術點綴襯衫、頭巾等衣物,穿在身上、美在心里……當色彩表達巧妙地走進生活,當古樸與新潮相遇,古老的正在變成當代的,生機勃發。更好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有機融合,賦予其新的形式與內涵,傳統文化將在新時代大放光彩。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創新創造,而創新創造就包括科學運用新技術、新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以編纂出版“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為例,收錄的每幅古畫,力求在筆墨神韻等方面接近原作,很多成果也實現了數字化。丹青不老,當文化珍品借助科技實現“活色生香”,人們看到的不只是色彩、線條、寫意、情懷,更是文化傳承發展的多元化呈現、時代化表達。持續激發創意靈感,不斷豐富表現形式,為文化創新插上科技翅膀,文化創新創造的源泉還會更充分涌流。
時代猶如一束光,由各種色彩交織而成,我們當追光而遇、沐光而行。面向新的圖景、打開新的畫軸,每個人都不妨恰到好處地添上一筆,勾勒熱烈的紅、清新的綠、開闊的藍、溫暖的橙……執筆繪多彩,必能為發展添新彩。
精彩推送
- 覽色彩之絢 品文化之味
- 用法治更好守護市場公平
- 前三季度規上輕工企業實現利潤超萬億元
- 尺素金聲丨進博會三個數字背后的“和合共生”之道
- 提升口岸通關能力,促進貿易便利化
- 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極地知識進校園湖南站活動舉行
- 甘肅、遼寧等地災后恢復重建有序進行 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 300多項科技創新成果將亮相2024廣東省科普創新展
- “自動擋”新農機為豐收添動力
- 浙江多措并舉 助力民營企業外貿發展
- 海纜+陸纜“接力跑” 我國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光伏項目并網
- 廣西:三產融合“潤澤”鄉村沃土 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
- 道中華丨打卡滇越鐵路 莫忘鋪路修路補路人
- 免費寬帶升級?警惕免費上門安裝的“黑盒子”
- 海洋鹽度探測衛星成功發射
- 住房交易稅收新政出臺 專家:更好適應居民對改善性住房的需求
- 買房還沒交契稅能享受嗎?賣房也有紅利?專家解讀房地產稅收新政
- “中巴青年故事會”:云端展“看中國”萬千氣象
- 白鷺蹁躚新疆鐵門關市黃水渠濕地
- 國家鐵路局:10月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同比增長6.0%
- 1月至10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51億元 同比增長10.9%
- 湖北?環大別山多彩旅游路自行車聯賽(羅田站)11月17日發車
- 電子勞動合同儲存期限是多久?一圖看懂
- 陶寺遺址博物館開館 破解中華文明“密碼”
- 新疆尉犁縣:初冬羅布湖星空璀璨
- 新疆過油肉拌面:筋道爽滑 香辣可口
- 廣西梧州:騎樓城修舊如舊 再現往日風華
- 在拉美最古老的唐人街尋味中國
- 創新科研成果落地,金領冠愛倍悠營養劑重磅上市
- 通絡藥物科研成果榮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 “碳”路先行|生態靈山島:建設“負碳海島”守護綠水青山
- 探訪金庸祖籍地:婺源浙源鄉的千年古村慢時光
- 促進農業林業交流 國臺辦介紹近期兩岸交流活動
- 空中客車直升機中國位于橫琴的新總部開業
- 秦腔現代劇《生命的綠洲》在蘭州上演:述說毛烏素沙漠生態奇跡
- 情牽兩岸滇臺同行 臺灣網絡新媒體人“尋寶”云南
- 天舟八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 將于近日擇機發射
- 《最憶船政》:多維體驗劇演繹百年傳奇
- “萬千氣象看福建·唱響海上牧歌”網絡主題活動在福州啟動
- 小恒數科:AI科技智能時代的發展趨勢
- 打通國內國際物流大通道 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新模式創新發展
- 西部陸海新通道法商融合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行
- 做好民生一件事 | 跨界創新“+養老” 守護幸福“夕陽紅”
- 如何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專家學者這樣說
- 一線調研丨枯木也能長新芽?為胡楊林“解渴”他們有妙招
- 高質量發展看中國丨黑龍江:破解讓“冷資源”持續“發熱”的行動密碼
- 抓改革需要有歷史眼光
- 從田間到“指尖” 鄉村快遞的提速有了新秘訣
- 長三角外貿優勢持續鞏固 高端制造與民營經濟齊發力
- 我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加速落地
- 百年京張 見證鐵路發展國力飛躍
-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中新網
- 成一事莫留多憾
- “人從眾”模式開啟!中國航展開幕首日兵器館人氣爆棚
- CBA俱樂部杯賽青島賽區開賽 北京北汽收獲開門紅
- 新疆鐵路客發量首次突破4500萬人次
- 并網發電!西藏阿里地區“多功能充電寶”又+1
- 秘魯學者談APEC:中國是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關鍵角色
- 進博會上的華商——助力海外產品與中國市場更快更好“相遇”(僑界關注)
- 預防維生素缺乏的好辦法,就藏在一日三餐里 | 吃出健康來
- 部分1分起投 理財產品申購門檻調整
- 金價下跌 金飾跟降
- 加強國際合作 應對氣候變化
- “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灣區行在珠海啟動
- 11月13日央行開展23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 “雙11”廣東省快遞包裹攬投量再創歷史新高
- 中國花樣滑冰隊全力備戰中國杯
- 四川甘孜州:稻城亞丁牛奶海如藍寶石鑲嵌群山
- 教育部部署加強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工作
- 探訪快遞物流基地 奮戰“雙十一”正忙
- 組織自助游有風險 法律責任不能AA制
- 三部門發文嚴禁小學超前超綱教學
- “老”話劇靠什么留住“新”青年
- 【這個城市有點潮】福建武夷山:一葉“大紅袍” 茗香漫青山
- 中新真探:糖尿病都是吃糖太多導致的嗎?
- 李子柒回歸傳播非遺,“抖音精選”上線專題頁展現更多精品內容
- “草原村排”火了
- 中國U19男足主教練:通過“熊貓杯”比賽來考察球員狀態
- 香港消防處攜手內地駐港電信網絡運營商 共促智慧消防建設
- “一帶一路海外工程科普營”走進秘魯:科技人文交流拉近心靈距離
- 貨拉拉“下鄉”記:東北秋菜搭上“互聯網快車”直通大市場
- “雙十一”的中國物流業:向偏遠地區和海外擴容
- 中國寬體客機C929簽約首家用戶 C919和C909新簽130架訂單
- 中證協:2023年證券公司助力實體經濟直接融資6.39萬億元
- 香港首次派代表團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 超3萬人赴會!玉湖冷鏈成都環球美食嘉年華交易火爆
- “秋招”季如何拿下心儀offer?大健康產業創新選擇虛位以待
- (進博故事)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與產業緊密合作共拓全球市場
- 殲-10C飛行表演現場“哇”聲一片
- 航展首日 中國商飛簽下130架飛機訂單
- 航拍江西廬山西海初冬日落 天光湖色交相輝映
- 2024四川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成都啟幕
- 中國—印尼合格評定合作機制正式建立
- “甘肅(不)土特產”系列文創 受年輕人青睞
- “雙十一”吉林以舊換新推動“暖經濟”升溫
- 三部門:前移防控關口,有效減少幼兒和小學生近視發生
- 貴州雷山苗族民眾歡度苗年和鼓藏節
- 武漢都市圈環線高速建設加速 高家墩大橋啟動頂推施工
- 大衛·貝克漢姆:退役11年后,我依然想念球場
- 八閩風物文創產品亮相第七屆福建文創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