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首份!伊利供應鏈報告亮相鏈博會,推動中國奶業可持續發展
11月26日至3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簡稱“鏈博會”)在京舉行。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鏈博會備受中外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等關注。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還受邀在11月26日舉行的鏈博會開幕式發表寄語。潘剛表示,鏈博會的召開,不僅將展現我國在供應鏈領域的創新成果和技術優勢、展示優秀企業的自身實力和最佳實踐,也將為各國企業更好融入全球價值鏈、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機遇,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Play Video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受邀為開幕式寄語
伊利在此次鏈博會上還打造了全鏈可持續發展成果展廳,并攜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國際在線等發布了以伊利為樣本的《中國奶業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報告》,為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伊利樣本”。
首份奶業供應鏈報告,為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樣本
11月26日,鏈博會開展當天,在伊利展臺舉辦了一場以“伊鏈全球利享未來”為主題的《中國奶業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會,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書秦,原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參贊、原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參贊佟憲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總編輯季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海軍,國際在線總裁范建平,美訊創始人Chris Pereira,伊利集團副總裁徐克及中外媒體記者共同參會,深入探討了全球奶業供應鏈的發展趨勢和中國奶業的創新實踐。
據悉,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撰寫,以伊利為樣本全面總結了中國奶業供應鏈的發展歷程、現狀及趨勢,深入分析了伊利在供應鏈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和探索,為全球奶業供應鏈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樣本。“在當今全球經濟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國奶業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直接關系到全產業鏈的發展,報告以龍頭企業為研究樣本,為行業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提供可借鑒經驗。”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海軍在發布會上解讀報告時所說,伊利作為全球乳業五強、亞洲乳業第一,始終致力于產業鏈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為行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伊利集團副總裁徐克在致辭時表示,伊利深知只有確保供應鏈的穩健和可持續,才能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長期以來,伊利在供應鏈全球化布局、全鏈創新體系建設、數智化升級和綠色發展方面都進行了領先的探索,致力于為奶業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匯聚全球優質資源,讓世界共享一杯中國好奶
在全球化不斷深化的當下,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本屆鏈博會,伊利再次精心打造了集參觀、互動、品嘗于一體的創意展廳,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打卡。
伊利此次展覽覆蓋了“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圈,充分展示了伊利深化國際合作的領先成果。一直以來,伊利將國際化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堅持高水平“走出去”,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區構建了一張覆蓋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全球市場體系的骨干大網,持續拓展全球健康生態圈。同時,伊利堅持高質量“引進來”,不斷匯聚全球人才、技術、管理等資源,攜手全球合作伙伴在內蒙古、寧夏、甘肅、黑龍江等地打造了現代化奶產業集群,持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目前,伊利在全球擁有研發創新中心15個,生產基地81個,全球合作伙伴總計2000多家,產品銷往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次鏈博會,作為中國奶業綠色發展的先行者,伊利在展廳打造上將綠色環保理念深度融合,通過綠色牧場、綠色制造、綠色包裝、綠色物流、綠色消費等,向廣大消費者展示了伊利在推動奶業供應鏈綠色發展方面的領先實踐與成果。比如在養殖端,伊利建設了“智慧牧場”,促進原奶供應鏈的綠色轉型;在生產端,伊利打造了41家“綠色工廠”,推動實施節能減排項目,讓生產更可持續;在包裝端,伊利依托全球創新資源,應用可持續包裝技術,減少包裝廢棄物及溫室氣體排放。此次參展的金典如木裝牛奶,外包裝采用減少油墨的牛皮紙包裝,極大保障了包裝在回收時的純凈度,同時這款伊利牛奶產品的紙盒無漂白涂布層的設計,更是保留了自然本色,引領低碳消費潮流。Play Video
鏈接世界,無限未來!伊利秉持互利共贏的理念,為中國奶業供應鏈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伊利樣本。未來,伊利將繼續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匯聚全球智造資源,拓展全球市場資源,讓全球消費者共享一杯中國好奶,攜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產業鏈供應鏈,引領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精彩推送
- 行業首份!伊利供應鏈報告亮相鏈博會,推動中國奶業可持續發展
- 1.8秒播種一盤秧,湖南智能育秧跑出“加速度”
- 新疆兵團擁有規上工業企業1300余家
- 中國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測定像素內量子效率 實現超采樣成像
- 中越合拍紀錄片《發展之路》殺青
- 植物傳感器:實時監測植物健康狀況的“智能手表”
- 江西吉安:云海“流淌”鷹盤山山脊間 變換多姿蔚為壯觀
- 敦煌遺書千千萬,為何這件萬字經卷能被稱為“國寶級小楷”?
- 古人如何為父母祈福?甘肅一地出土兩件“許愿塔”訴千年恩情
- 廣西百年“甘蔗縣”迎榨季 多個糖廠集中開榨
- 中新電競對話釬城:讓“機會”到來
- 科技養蜂助推京城小鄉村“甜蜜事業”
- 北京:數字藝術展詩意“重現”蘇軾一生
- 火鍋“鏈”動世界 環球同此麻辣
- 柳氏民居何以傳承柳宗元家風?
- 上海: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多種形式帶民眾學會科學養生
- 合肥至寧波海鐵聯運集裝箱量創新高
- 國家京劇院新編歷史劇《女史賦》聚焦女史學家班昭
- 青島紅海灘冬日景色美不勝收 堿蓬草編織“紅地毯”海鳥翔集
- 青海省首屆村姑籃球邀請賽打響揭幕戰
- 跨四國汽車拉力賽泰國素叻他尼舉行SS4集結賽
- “反浪費”成為餐飲服務的常態功能,已有4.8億美團用戶選擇“無需餐具”
- 第五屆海洋合作與治理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辦
- 2025未來空間大會,激發家居行業線上線下生意新增長
- 為家而生|自如“智愛家”以藝術智能整裝破局家裝市場
- 川渝火鍋“飄香”鏈博會
- 在阿拉山口感受中國向西開放的旺盛活力
- 第二屆鏈博會:川渝火鍋“香飄”到北京
- 廣州多彩簕杜鵑盛放吸引市民
- 航拍福州閩江兩岸
- 一九一五穆云峰口述:一個醬香老品牌、產區老字號的40年創業史
- 入冬最強雨雪天氣襲吉林 陸空交通受阻
- 數字技術應用助推教育行業轉型
- 探索治理新模式 社區實力圈粉小朋友和“老朋友”
- 冬修水利建設提速 全國水利建設完成投資創新高
- 新一代超美小直屏OPPO Reno13系列正式發布 售價2699元起
- 黃山風景區迎來降雪 迎客松保護措施升級
- “茶香墨韻,遇見喀什”中韓緣文化節在韓國水原舉辦
- 航拍雪中小秦嶺
- 北京門頭溝迎降雪
- 鏈博會“鏈接”全球,助供應鏈變“共贏”鏈
- 中國正能量|宓欣怡:從南非到成都的追夢之路
- 文明遇鑒|大足石刻,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后的豐碑
- 第五屆中法學者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行
- 35位油畫名家相聚九江共繪廬山好風光
- 餐飲店熱量標簽政策效果如何?研究稱與減少采購或攝入熱量并不相關
- 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四川桃坪:千年羌寨期待與世界“鏈接”
- 在天上吃東西還是挺香的!“90后”跳傘女孩挑戰空中化妝、喝水、吃水果
- 湘峪古堡何以被稱“中國北方第一明代古城堡”?
- 埃文·凱爾:去南京看看那段歷史 才算真正完成這段旅行
- 31萬人報考,導游證好考嗎?一文了解關于導游的那些事兒
- 貴州龍舟遙遙領先 云南射弩加賽絕殺
- 12367移民管理服務平臺新增俄日韓語服務功能
- 黃河水利委員會專題會商部署近期黃河防凌工作
- 37名臺青廣西柳州“取經”螺螄粉制作技藝
- “決勝巴黎·綻放奧運——奧運冠軍面對面”巡回宣講新疆站啟動儀式舉行
- 科技賦能湖南農機裝備 加速推進數字化、智能化
- 藏傳佛教圣地青海塔爾寺迎燃燈日
- 廣西梧州:陳皮柑豐收 分揀裝運上市
- 2024中國攀巖聯賽年度總決賽落幕 決出四項桂冠
- “先醫后付”讓患者受益 風險防范措施仍需完善
- 江西共青城烘焙師創業記:給面包融入“愛的味道”
- 奧運冠軍們學跳新疆舞 來看潘展樂的“舞姿”
- “長江上游軌道第一隧”全段貫通
- 廣電總局要求加強對“霸總”微短劇管理:不以“霸總”之類的字眼作為片名吸睛引流
- 魯中小山村試水發展“沉浸式”村莊展演 促鄉村“蝶變”
- “花經濟”展新“顏” “顏值”變“產值”身價倍增走俏海外
- 晉城復興鐵文化:打鐵花打出文旅大IP,鐵壺手藝玩出跨界
- 萬億元市場,“開板”!“冰雪+”“體育+”為經濟發展添“熱力”
- 五次參賽的陀螺非遺傳承人:要傳承發展好民族體育瑰寶
- 西電實現防偽技術新突破 飛秒激光塑造證卡專屬“指紋”
- “碳”路先行|對“癥”施策 山西交城優化服務助力轉型發展
- 8 年舉辦“ 中國母嬰健康成長萬里行 ” 金領冠以專業力量持續守護母嬰健康
- 全域經營 生意新機 | 2025未來空間大會即將開啟
- 新品營銷第一站,小紅書「寶藏新品」助力新品變“爆品”
- 營造企業發展良好環境
- 零封張本智和,王楚欽WTT總決賽三連冠-中新網
- 扎根向下 破卷向上|2024年第八屆高端制造人力資本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 美年健康集團發布“共建共享高質量職場健康管理宣言”, 全面啟動“高質量職場健康先行試點工作”
- 搭平臺促交流 江蘇推動養老服務產教融合發展
- 程派第三代傳人張梓溪將攜《鎖麟囊》登北展劇場
- 呂克·貝松將任第六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金椰獎”評委會主席
- 民眾走進2024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感受藝術之美
- 積石山新農人的“活力密碼”
- 福建福州:冬季“福道”美如畫
- 游古街、賞非遺!南京“寧工享·工匠工坊”集市邀約市民游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 收藏老物件 留住舊時光
- 設計時速350公里!滬蘇湖高鐵進入試運行階段
- “冰絲帶”靜候世界杯 中國團隊首次獨立完成制冰
- 以煙火生活對抗虛無 茅獎作家喬葉推出散文集《要愛具體的人》
- 國家煙草專賣局累計投入13億余元開展對口援藏工作
- 國家圖書館邀讀者聽廣陵絕響 品千古風流
- 寧夏青銅峽:全國1500名徒步愛好者共登牛首山之巔
- 探訪安徽績溪:打卡全域旅游的“活態博物館”
- 愛看中國劇愛吃中國菜 “00后”緬甸女孩想把中國故事帶回家
- 探訪岳麓山實驗室:建設世界一流種業實驗室
- 當“銀發知播”遇上AI 科技的溫度再次具象化了
- 湖北當陽季家湖濕地公園現“天鵝湖”景觀
- 江蘇淮安:天泉湖云霧繚繞 碧水映紅杉
- 新疆吉木乃:薩吾爾山下 23 萬頭只牲畜開啟冬季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