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取得了良好的節能減碳效果
能源結構優化調整不僅是我國能源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保證能源安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整能源結構就是要減少對化石能源資源的需求與消費,降低煤電的比重,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特征是我國碳排放增長的主要因素,鑒于此,近年來我國通過不斷優化調整能源結構,采取了一系列綠色發展舉措,推動可持續發展轉型和整體創新,取得了良好的節能減碳效果,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奠定了良好基礎。
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調整
近年來,我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能源生產結構由煤炭為主向多元化轉變,能源消費結構日趨低碳化,促進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進一步推進了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能源生產結構持續優化,新能源增勢強勁。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煤炭等傳統能源生產下降,能源生產結構逐步優化。傳統能源生產下降,煤炭優質產能持續釋放,原煤占比在波動中持續下降,原油占比穩步提高,油氣增儲上產和清潔能源消納能力大大增強。能源結構由煤炭為主向多元化轉變,新能源發電增勢強勁,清潔化進程加快。特別是積極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較快增長。據統計,2020年并網風電和并網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5.1%和16.6%。
二是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清潔能源消費比例持續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調整進程不斷加快,用能方式不斷變革,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成效顯著。能源消費增速放緩,明顯低于GDP增速,表明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成效明顯,處于正在以較低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經濟的高質量平穩發展階段。消費品種結構改善,煤炭比重持續降低,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從2011年的13%上升到2020年的24.3%。能源消費結構正朝著清潔、高效、低碳的方向良性發展。
三是煤電比重急劇下降,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迅猛。我國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過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電力行業的低碳化成為碳中和的“勝負手”。目前我國發電能力不斷增強,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持續下降,迎來“煤電清潔化”的新時代,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擴張勢頭尤其迅猛,新能源裝機比重明顯上升。煤電作為主力火電,其裝機容量2020年已歷史性降至50%以下,水電發電能力同比增長5.3%,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4.7%、23.7%,遠高于發電裝機整體增速,發電裝機結構進一步優化。
能源結構調整對碳減排的貢獻顯著
近年來,我國通過調整能源結構,推動可持續發展轉型和整體創新,采取了一系列綠色發展舉措,取得了良好的節能減碳效果,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是能源碳排放增速放緩,排放強度不斷降低。長期以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采取嚴格舉措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效果明顯。2020年,全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3類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2億噸,與2019年相比碳排放增速放緩,總量控制效果明顯。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措施的實施,尤其是工業領域不斷加大管控力度,我國單位GDP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2.524千克/美元迅速下降至2010年的1.39千克/美元,并進一步下降至2020年的0.653千克/美元,說明“十一五”以來我國節能減碳效果明顯,經濟發展正逐步實現與高能耗高碳排放脫鉤。
二是能源碳排放結構明顯改善,高碳行業增速回落。煤炭、石油和天然氣3類能源的碳排放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煤炭、石油碳排放比重下降,天然氣碳排放比重上升的趨勢較為明顯。2000年我國煤炭、石油、天然氣碳排放量占比分別為71.58%、19.35%和1.78%,而2020年變為71.11%、14.93%和5.83%。隨著產業布局和能耗雙控政策實施,2015年-2017年五大高碳行業增速回落,減碳效果明顯。
三是電力碳減排成效顯著,新能源電力成為碳中和抓手。近年來,能源電力領域在碳減排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度電碳排放量持續下降,2019年較2010年下降約23%??稍偕茉丛陔娏π袠I中的應用對碳排放量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相較于2019年,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降低電力行業碳排放方面的貢獻增加了50%。《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2020》顯示,近期,電力系統通過電能替代方式承擔更大的碳減排責任。隨著2030年后清潔能源快速發展并成為發電能源主體,煤電應用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電力系統碳排放量快速下降,2060年電力有望實現近零排放。屆時,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分別有望達到70%、80%,電力將在能源深度碳減排中發揮關鍵作用。
需關注的問題及建議
當前我國煤炭消費占比仍較高,能源結構優化任務艱巨,建立綠色低碳的經濟體系仍面臨嚴峻挑戰。因此,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并非易事,應正視面臨的嚴峻問題,采取節能減污降碳的嚴格措施。
一是能源消費構成結構偏煤和能源利用率低的問題仍然存在。從上述分析可知,煤炭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全國碳排放量和煤炭、石油的關系最為密切,碳排放量主要來源于這兩類的能源消耗。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仍然是以化石能源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仍超過55%,當前的能源強度持續下降但仍偏高,我國單位GDP能耗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效率仍然偏低。
二是清潔能源的利用有待加強。實現碳減排下能源結構低碳轉型,需要加快調整一次能源結構,大幅度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目前,我國風能和太陽能的已開發量遠低于技術可開發量,清潔能源基礎豐厚,非化石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體系構建潛力巨大。同時,清潔能源技術水平亟待進一步發展,急需形成穩定的供給體系。
三是發電結構仍是火電占據主導,能源消耗主要集中于工業。實施電能替代、全球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是大勢所趨,優化發電結構是減少碳排放的主導力量。從近些年各類發電裝機容量占比來看,發電部門仍呈現出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逐步擴大但火電占比仍偏高的現象。另外,在終端用能構成中,工業部門用能居于核心地位,工業能耗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針對以上現狀和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茉吹南M量是影響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要實現碳減排目標,從根源上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減少化石能源消費是關鍵舉措。要保持煤炭消費量繼續呈走低趨勢,逐步淘汰煤炭過剩產能,提高煤炭清潔利用水平。
第二,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中國的能源結構仍然以化石能源為主,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占比為84.7%,而非化石能源僅占15.3%。急需加強清潔能源,如光能、水能、風能、核能的開發使用,提高能源自給率,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第三,強化政策導向。能源政策對能源消費結構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今后要不斷完善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的政策法規,引領能源消費結構低碳化轉型。
第四,加大對新能源技術研發投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徑是加強非化石能源的使用,因此要進一步提高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研發水平,包括提高能效,低成本開發可再生能源,加強信息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以進一步開發智慧能源等,從而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
圖片
-
江西婦女兒童維權法律服務站
4.5天建造一層!廣州建筑展
消除“樹電”隱患!濱海新
-
僅用時22小時!深中通道沉管
南昌市紅谷灘區公布2021年小
河南新鄉:清淤、消殺工作全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西主塔
廣東省首家5G互聯網新醫院、
津灣廣場5萬余冊圖書免費借
-
天津地鐵4號線北段工程土建4
防洪四級應急響應啟動 他們
平安大街西城段3.5公里中央
一個車間僅需3人實操!聯塑
大潮高速通車助力大埔沿線地
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深水區海
-
22省份一季度GDP出爐:廣東
河南永城通報代王樓村改廁問
貢嘎山腳下的村民自發組隊四
河南太康:打造“紅色引擎
河南太康:智造品牌 打造千
80多個國家爭先搶購 “太康
精彩推送
- 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取得了良好的節能減碳效果
- 山東省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
- 重慶市兩江新區首個開展碳排放評價的環評試點項目獲批
- 天津:錨定“雙碳”目標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
- 洪災過后的湖北京山:4小時架起了通行便橋
- 專家共話極端氣象下的交通災害治理體系建設
- 宇通客車將被收購?官方回應:不信謠、不傳謠
- 微眾銀行App6.0發布,已服務超3000萬用戶
- 濟寧太白湖新區推進治超工作精準化 超限超載率穩控在0.1%以下
- 臺州沿海高速將盤活紅色資源 打造主題式服務區
- 廈門:建設“兩高兩化”城市國際門戶樞紐
- 船舶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將實現全國通辦 打通服務船東的“最后一公里”
- 百度Q2營收、凈利潤兩項指標均超市場預期
- 中國移動消費者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三的人使用手機查看余額或轉賬
- 全球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大賽將評選出十個優秀榜單項目
- “深房理”的教訓 不可謂不深刻
-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將花落摩根大通!“鲇魚效應”促本土券商轉型升級
- 溫州:累計解決企業問題2萬個、為企業減負近千億元
- 復興號高寒動車組首次參與牡佳高鐵聯調聯試
- 第五屆中阿博覽會將于8月19日在銀川市舉辦
- 前7月生產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147.8萬輛 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
- 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機構投資者23.64萬家
- 九十三度老白茶 | 夏季炎熱,喝什么茶比較好?
- 遠東股份(600869.SH):一體兩翼,再次騰飛
- 佛山高明:55%的規上制造業企業已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 梅州市增殖放流草魚、鳙魚、鰱魚等淡水魚類共約430萬尾
- 梅江白宮苦瓜種植面積4200畝 產值達5040萬元
- 梅江警企攜手 進一步筑牢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防騙墻”
- 梅江304個家庭農場納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管理
- 擦亮梅州柚金字招牌 梅縣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石扇園區揭幕
- 大埔縣入選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名單
- 大埔縣將加快古驛道基礎設施建設 打造有文化活力的特色古驛道
- 大埔上半年開展了720場次志愿服務活動 服務人民群眾超10萬人次
- 廣東在全國率先完成高速公路服務區“垃圾分類”工作 升級改造廁所279處
- 廣東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0.1%
- 東莞招商引資成效突出 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1%
- 惠州實施一次性簽約、貨幣補償即限時搬遷“三重”獎勵
- 竹魚簍、麥穗倉、木水車…… 乾務民俗文化展覽館展示斗門民間風俗變遷
- 江西公布秋季開學工作提示函 高校原則上按既定時間陸續錯峰開學
- 江西省嚴肅財經紀律 嚴查設立和變相設立“小金庫”行為
- 中秋將至 今年主打低脂肪等健康概念的減脂、降糖月餅
- 江西婦女兒童維權法律服務站具體設立情況一覽
- 南昌地鐵1號線八一廣場站、滕王閣站站口開展提升改造施工
- 韶關市鄉村“復興少年宮”試點建設在乳源拉開序幕
- 中山創新推行首席數據官制度讓數據獲取更便利
- 業績持續增長,財務狀況優良,構建研發新格局,扎實推進新業務——九芝堂發布2021年半年度報告
- 肩擔社會責任 傳遞企業溫度—天目湖旅游股份邀1500名員工“回家”
- 還在苦惱難脫單?試試青島我主良緣微信相親交友群吧
- 民生銀行昆明分行成立專項小組優化梳理開戶流程
- 貝特佳探索差異化發展新思路,攜手萬達寶貝王打造品牌宣傳爆點IP
- 厚積薄發 頂刮刮輪胎新產品上市發布
- 東莞鯤鵬計劃出爐 到2023年力爭境內上市公司數量較2020年翻一番
-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文史論壇11月上旬將在穗啟動
- 廣東省發布調整生豬及生豬產品調運措施
- 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稅財政補貼申報指南發布
- 前海擬探索標準體系 推動稅務服務行業標準和機制在前海率先落地
- 廣東:商品房銷售時必須公示范圍內危險場所、隧道等情況
- 廣東全面進入‘三線一單’落地應用階段 廣佛等多市應用案例獲推廣
- 上半年廣東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同比增長16.9%
- 截至2020年底粵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86.7%
- 濱海新區打造的天津市細胞產業創新型產業集群成功入選試點名單
- 增設2個小學部和1個高中部!生態城再添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 無人機森林浮空通信中繼平臺順利通過初步驗收
- 天津自貿試驗區片區數量增長為5個
- 一名女子被碾壓在混凝土罐車下 消防員緊急救援
- 京津消協發布乘用車車內空氣質量比較試驗結果 TVOC測試樣車表現不一
- 舒適性平穩性指標國際優級 中國高鐵給世界“打樣”
- 男童不慎被電動車卡腳 消防員幫忙解困
- 河北區嚴厲打擊違法消防產品的使用行為
- 一男子騎摩托車非法賣散裝汽油被拘
- 余干縣精準捉拿“電老鼠” 全力遏制竊電行為
- 德興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暑期停課情況開展拉網式排查
- 南昌地鐵4號線12月底將正式開通試運營
- 暑期是學生溺水事件高發期 撫州臨川區一學生不幸溺亡
- 廬山換乘政策調整 8月12日~8月31日可游客可自駕上山
- 南昌門診可報銷藥品 為何在鷹潭必須住院才能報銷
- 彌(勒)蒙(自)高鐵大莊隧道順利貫通
- 總建筑面積約88000平方米 昆明空港經濟區人民醫院將于于9月開工
- 玉溪:35家A級旅游景區將安裝閘機(門禁)系統或二代身份證讀卡器
- 8月12日是第十個“世界大象日” “北漂”象群南歸
- 千里認親!失散17年的普洱母子喜團圓
- 云南人游云南漸成新趨勢 本地游客成為旅游市場的出游主力
- 云南工業互聯網 “十四五”規劃 打造3至5個5G全連接示范工程
- 第九屆大理國際影會今日在大理古城正式開幕
- 國潮風尚賦能國粉崛起,歐恩貝做好產品精耕加碼自身實力
- 廣藥集團進入世界500強,這些拳頭產品值得關注……
- 量小也實惠?人氣火爆的Mini杯與冰雪時光帶來的七夕小小心動
- 濃情蜜意正當時,冰雪時光七夕限定CP杯心動登場
- 助力防疫,絨言絨語為家鄉河南捐贈植物精油貼
- 百融云創以科技為驅動力,促進中小微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 勵普教育啟用域名lipu.com 斥資近百萬收購品牌域名意義何在?
- 勵普教育啟用域名lipu.com 斥資近百萬收購品牌域名意義何在?
- 貝殼找房上半年營業收入達449億元同比增長64.6% GTV增長72.3%
- 廣東湛江市麻章區一綜合用地流拍 起拍總價為3.35億元
- 哈爾濱道外區再掛地 4塊經營性用地集中出讓
- 陽光100因未能按期支付2021年債券的本金及溢價發生違約事件
- 時代鄰里上半年業績:股東應占利潤1.53億增81.8%
- 金融街競得昆山開發區1宗地塊 成交總價約25.6億元
- 武漢規范全裝修住宅建設和銷售 實行施工總承包管理
- 太古地產上半年業績:總收入為港幣90.68億元
金融
財經
要聞
公司
綠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綠田機械)將于2021年3月18日首發上會。綠田機械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2200萬股,占發
詳細>>11月6日,國際數據公司(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8480萬臺,同比下滑14 3%。出貨量前五的品牌分
詳細>>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讓中國零售行業整體遇冷,增長一度陷入停滯。對于業務模式主要面向線下門店的內衣企業來說,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詳細>>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已結束,然而,神州數碼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并不理想,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并且近日公司發布公告稱,10大董事、高管擬
詳細>>8月28日,兌吧發布了2020年中期業績。盡管受疫情及宏觀經濟影響,其廣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時導致經調整凈利潤亦由盈轉虧,但是其SaaS業務表現
詳細>>27日晚間,申通快遞發布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2 58億元,同比下降6 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67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