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著力打造城水相融“靚”生態
8日傍晚,在淮河安徽蚌埠城區段的南岸,70多歲的朱振宇正在放風箏。見到記者時,他熱情地展示給風箏“掛燈”的技術。
家住淮河岸邊的他,見證了門前這條河的變化。“之前肯定不行,以前沒有這么美,這地方停著的都是漁船,那種雙桅的木船。”朱振宇說,“這兩年亮化淮河,才變得好看。”
11月8日傍晚,朱振宇在“靚淮河”的風景中“炫技”。記者 吳蘭 攝
朱振宇所說的“亮化淮河”就是指“靚淮河”工程,即蚌埠實施的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
“靚淮河”:擁河發展
淮河是蚌埠“母親河”。穿城而過的“城中河”將中心城區與淮上區及三縣分割兩岸,且由于沒有全面系統治理,岸線內外存在諸多短板和問題,一定程度上成為蚌埠加快南北協調發展的“割裂帶”和“減速帶”。
據蚌埠市政協副主席、市水利局局長荀異然介紹,曾經由于河道淤積、生態退化、偷倒垃圾等問題,淮河一度成了蚌埠城市“臟亂差”的集中帶。讓淮河美起來、靚起來,成為當地急需破解之題。
2022年初,蚌埠市正式啟動“靚淮河”工程,水利部門對淮河河道切灘、拓槽、疏浚、清淤,將淮河主河道由原來枯水季不足200米,拓寬至500米。曾經民眾口中的“城在水邊城不美,河在城中不親水”“上天饋贈的‘金腰帶’被當成了‘稻草繩’”的地方,華麗升級為“堤固、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公園。
靚起來的淮河兩岸。蚌埠市委宣傳部 供圖
“人水相依、城水相融”綠色生態格局得到全新塑造,蚌埠也從“跨河發展”向“擁河發展”轉變。其中,對主城區淮河段進行整體生態修復,累計將新增水面2600畝,新增城市綠地1.2萬畝,年凈化污水約1.1億噸,將過去“臟亂差集中帶”打造成貫穿西東的“城市綠肺”“生態綠軸”,成為市民近水、親水、戲水、樂水的好去處。
夜幕下,在朱振宇放風箏的斜對岸,來自山西的李翠仙正和她的自駕游車友們,夜賞岸邊美景。慕名而來的她,打卡美食、人文之地后,稱“不虛此行”。
荀異然說,依托“靚淮河”歷史文化軸線,兼顧普惠民生的文化工程與引領轉型的文化品牌塑造,還將蚌埠3萬年前的古菱齒象、7300年前雙墩文化、5500年前大汶口文化、4200年前大禹文化等,通過雕塑、小品、主題公園等多種藝術形式,沿河布點,打造千里淮河文化長廊。
當地因地制宜在建設籃球、沙灘排球等體育場地共15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7萬人開展體育鍛煉。荀異然說,下一步擬在“靚淮河”建設區域謀劃騎行步道、水上運動、水上游戲等項目。
耀明珠:幸福河湖
“靚淮河”是蚌埠這座城市的“金腰帶”,龍子湖就是鑲嵌在這座城市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水面面積8.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14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位列中國十大城市內湖第六名。
從“靚淮河”工程,到建設龍子湖國家級“幸福河湖”,近年來,蚌埠市加快河湖系統治理保護,全面修復河道生態、提升城市品質,打造了“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水和諧”的亮麗名片。
龍鱗疊水處已成網紅打卡點之一。記者 吳蘭
據介紹,全國15條(個)河流(湖泊)獲批2023年國家幸福河湖建設試點,蚌埠市龍子湖成為安徽唯一入選建設試點的河湖。該項目總投資13324萬元,專項用于開展龍子湖生態系統性修復建設。龍子湖國家幸福河湖建設主要包括方邱湖低洼地排水工程、龍子湖東南片湖濱帶生態修復工程、龍子湖生態保護適宜性保護等內容,目前12項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
作為幸福河湖建設的示范段,龍子湖東南片湖濱帶生態修復及濱岸清水暢流工程于2023年11月開工建設,總面積約70公頃,通過生態修復、濱岸清水暢流、底泥洗脫等工作,如今,花山疊瀑、龍鱗疊水、金色沙灘等已成網紅打卡地。
初冬的下午,暖陽正好、略有微風。群藝葫蘆絲隊隊長、71歲的齊桂林和20余位隊員在龍子湖邊排練《花開如云》節目。“這里原來是荒地,現在通過治理,最近一年多,變得非常好。”(完)
精彩推送
- 安徽蚌埠著力打造城水相融“靚”生態
- 云南百年古村變身旅居新寵
- 第八屆湖南藝術節在長沙開幕 展示近三年文藝事業新成果
- 進博會首展首秀引領醫療創新潮流
- 徐西鵬:突出僑校特色 探索文化融合
- 重慶:越南樂器演奏西游記主題曲 奏出東南亞“風味”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多款新式武器裝備將重磅亮相中國航展
- “紅鷹”飛行表演隊亮相珠海 空中舞蹈絢爛多姿
- 黑龍江漠河:“雪國列車”啟程 冰雪游迎熱潮
- 兩岸青年“客家祖地”福建龍巖共話新媒體發展機遇
- 西寧南北山建設35年:由“感受到”轉為“享受到”
- 進博會亮點回顧 這次主打的AI的三星有多牛?
- 三星“全勤”進博會,深耕中國市場信心足
- 2024中國義烏文化用品秋季展覽會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盛大啟幕!
- 盤點進博會:三星AI手機引領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
- 三星進博會大秀AI,創新科技碰撞未來生活
- 三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進博會上推出新品—— 創新賦能美好生
- 高通錢堃:以知識產權保護助推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 全面升級!微眾銀行與中交電商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助力交建云商鏈屬中小微企業降本增效
- 東方之約 再續新篇
- 高通攜手伙伴依托5G-A提升XR體驗,成功入圍進博會“2024新消費創新案例”名單
- 高通獲頒“2024新消費創新案例”,5G-A推動數字消費高質量發展
-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再登進博會中國館 以國禮形象展現中國風采
- 國家鐵路創新研究院在重慶永川揭牌
- 第二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合作大會在廣安市舉行
- 富士康鄭州工廠已累計生產智能手機超12億部
- 南京發現東吳張昭家族墓 出土兩方龜紐金印
- 鄭州航空港區何以成為國際化航空city?
- 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11月下旬在珠港澳三地舉行
- 2024年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總決賽在海口開賽
- 探訪四川廣元古蜀道翠云廊
- 新疆吐爾尕特口岸降大風雪 中吉雙方保通關順暢
- 七屆“全勤生”高通已經確認參加明年第八屆進博會
- 四川廣元:劍門關景區吸引游人
- 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抵達珠海
- 棗莊辣子雞炒雞大賽舉行 廚師現場火熱開炒
- 西藏拉薩:雪后布達拉宮美如畫
- 技術裝備展區吸引觀眾
- 黑龍江今冬升級“寵客”模式 多舉措服務海外游客
- 山西旅游持續升溫 未來如何再攀“高峰”?
- 山西長子:田野好“豐”光 大蔥收獲忙
-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與產業緊密合作共拓全球市場
- 立冬大回暖來了!我國大部氣溫顯著偏高 局地氣溫重回9月中下旬
- 第十六屆世界美發大會廈門啟幕 薈萃世界美發藝術
- 中新教育丨西藏那曲市林草局與西南林業大學向基層小學捐贈 送教進校園
- 內蒙古與黑龍江共建大興安嶺旅游聯盟
- 國際賽事落地京山 助力軟式網球運動躍上新臺階
- 寧夏銀川前三季度投資增幅位居西北五省省會(首府)城市第一
- 中新教育丨央音講師情牽高原:無悔選擇 用音樂為孩子筑夢
- 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全新換裝重返中國航展
- 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開幕
- 山西文旅:“悟空”流量下的堅守與突破
- “鏡中行旅”主題展覽亮相上海當代藝術館
- 新能源車的保險如何投保
- 三星進博會七大展區全揭秘,創新科技引領消費升級
- 今年的進博會,這里滿滿“未來感”
- 七登進博舞臺,伊利金領冠以科研實力打造嬰配粉創新“標桿”
- 三星七赴進博會,AI創新助力中國新質生產力
- 三星亮相進博會,AI顯示“玩”出新花樣
-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5G與AI的融合正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 小恒數科: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與應用場景
- 連續七年亮相進博會,高通攜手合作伙伴共贏智能計算新時代
- “青年”姚明鼓勵年輕人看一看世界
- 重頭戲開始,中國持續為消費加油門
- 當天南海北的師生坐在“云課堂”里
- 川陜交界曾家山數萬畝林海披上“黃金甲”
- 青海55項稅費優惠政策支持綠色算力產業發展
- 古城南京秋色斑斕“詩意濃”
- 文旅局副局長英語帶貨走紅:讓大家感受東北人的熱情
- 專訪“大數據之父”舍恩伯格:虹橋未來將趕超硅谷
- “中國釣具之都”山東威海:小魚竿闖出國際大市場
- 助文旅增色幸福“加碼” 湖南旅發大會敲響“千年石鼓”
- 沈陽培育消費熱點 打造“沐浴休閑之都”
- 硬核科技再創新高 海爾盈康一生攜大健康產業生態亮相進博會
- 西藏拉薩深秋如畫
- 閩寧攜手28載 譜寫“中華一家親”原州故事
- 周敦頤遺跡遺址地攜手共促理學文化國際化傳播
- 千余名專家學者共聚云南 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水土保持新發展
- 煙臺“紅色文博輕騎兵”:讓紅色歷史“活”起來
- 河北衡水湖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期
- 沈陽迎來第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甘肅隴南綠色礦山:自動化系統日處理原礦1萬噸
- 糖尿病患者冬季如何注意日常養護?專家解答
- 調規后沈陽首家外資旅行社落戶 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再突破
- 山東棗莊舉行“辣子雞”炒雞大賽 場面熱辣火爆
- 貴州榕江:苗寨云霧美如畫
- 中國首次發布國家生態保護修復公報
- 湖北神農架迎今秋首雪 美景引游客駐足流連
- 鄭云龍亮相《榆樹下的欲望》排練場
- 國家體育總局:鞏固和擴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
- 上個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數同比增長38% 收入同比增長50%
- 中新健康丨“冬令進補,來年打虎” 專家給出冬令進補三大原則
- 首批43只越冬白鶴飛抵江西鄱陽湖自然保護區
- 文旅部:進一步優化冰雪旅游產品供給,提升服務質量
- 候鳥南遷 呼和浩特迎來成群紅嘴鷗
- 進博“新朋友”露露樂蒙:參加進博會是在華發展的“里程碑”
- 報告稱,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超500億元
- 江西永新:鼓韻新聲
- 中外古典學專家學者走進中國考古博物館
- 北方各地滑雪場紛紛啟動造雪和景區提質改造工作 提前布局冰雪經濟